河南省教育新闻网

师生情成为毛毛的“家人”

[?? 中国教育报 ??] 作者:
2017-11-08 15:18:16 |
  一天,班主任李老师从办公室拿出件用塑料袋装着的“宝贝”,递给我看时还说:“听同学们说,毛毛偷偷画了好几天呢。”李老师显得很激动。
 
  拿在手里,粗粗一看像是没有经过专业美术教师指导的儿童涂鸦,但细细看去,我的心一下子就被“戳”中了。
 
  确切地说,这不是一幅画,而是一件手工作品。左上角是用纸叠出的一个小方块,上边用蓝色字体写着“我爱美丽的班主任”。“爱”字写在一个心形图案里;“班主任”三个字比较大,另起一行,居中心位置;“主”字上边的点是一个“心”形,下边画着一本打开的书,书里伸出两片长长的叶子,叶子托着一颗“心”。上面的人物还有李班长、朱班长、何班长、常班长和校长。作品下方写着:“4个班长永远是我的好朋友,校长是我的爷爷,李老师像妈妈”。
 
  整幅作品,字体很稚嫩,画画的水平也不高,人物就是个“意象”,甚至把校长爷爷画得很丑很丑,实在不像风度翩翩的“我”,但我的眼睛还是一下子湿润了……
 
  我无法想象,一个有听力障碍的女孩,在她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内心世界里,她默默地构思了多少个日夜才有了这创意,又花费了多少个时日才小心翼翼一笔一画地完成了这幅“精致”的作品!在我心中,画在作业纸上的这幅学生作品,是毛毛的心声,是毛毛丰富的情感世界,是毛毛爱的表达。它简直就是毛毛奖给学校和老师的一枚大勋章啊!
 
  我知道,此时的毛毛已经深爱上了她的班级,爱上了我们的学校。这还是那一个家长送不来的“丫头”吗?
 
  一年前,我刚刚兼任安阳市小屯小学校长。已经上课了,可我一走进学校,就看见一个女生孤零零地站在门口,双手抱着大门的铁栏杆,用痛苦忧郁的眼神在向外张望,嘴里抽泣着,眼里噙满泪水。我很惊讶,试图去问她怎么了,可她根本不理睬我。她叫毛毛,听力有障碍,沟通很困难,上学也是有时候来,有时候不来,来了也不愿进教室。每次都是班主任李老师和班的同学又哄又拽,才把她弄进教室。
 
  有一天,教导处的同事告诉我,有位学生家长来办转学手续,想找校长签字。那位满脸愁容的老人,正是毛毛的爷爷。我问他怎么没填转入学校,要往哪里转?他竟然说哪也不转,就是开走学籍,不想因为她不上学空着学籍影响了学校。老人愁云密布的脸上,写着一脸的无奈。细问之下才知道,毛毛的父母都是聋哑人,开了一个早餐店,平时由爷爷奶奶照顾她,转来我校之前在一所寄宿制学校学习,后来学校解散,她最要好的一名女同学去了别的学校,她就不愿上学了。
 
  这个孩子才刚刚上二年级,怎么可以失学呢?“你别着急,让我见见她再说吧。”她爷爷和奶奶带她来见我的时候,她一直攥着奶奶的手,既不看我,也不愿意开口和我说话。她奶奶告诉我,她不愿意听人说话时,就把助听器声音调到最小,她喜欢和人沟通时,就会把助听器声音放到最大。
 
  我就和她进行了一次“笔谈”。在笔记本上,我写一句,她写一句,看得出来,她很不喜欢和我交流,很不喜欢上学,一直和奶奶说要走。实在没办法,我和她爷爷奶奶做了个约定,我借她一套带拼音的儿童读物《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让毛毛在家看,定期来学校和我交流读书的情况。我希望她读了海伦的自强故事,能有所触动和启发。
 
  一段时间过去了,她的爷爷奶奶带她来见我,我和她简短交流后,就请来她所在班级的李老师和班长,一起与她沟通。大家很热情地问长问短,告诉她同学们都想她了,都希望她回来上学。虽然毛毛还不愿意回来,但她已不再那么抗拒和老师、同学们交流了。
 
  就这样交流着,一个学期不知不觉就过去了。第二年春天,毛毛终于自己愿意来上学了。我和李老师说,一定要让全班同学善待毛毛,与她同寝室的同学一定要关心、帮助毛毛。孩子们也很懂事,都主动和毛毛说话。慢慢地,毛毛终于融入了这个班级,融入了我们的学校。我高兴地看到,毛毛和他们班级的同学相处得越来越好,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妈妈送她上学的时候,毛毛已经不再抗拒,而是高高兴兴地走向自己的班级。
 
  我有时候特意去毛毛所在的班级听课。虽然她一看见我,就赶紧把目光移开,好像不愿意和我打招呼,但我发现,她的脸上多了微笑,有一种被关心的幸福感。虽然她学习还不是很好,但生活得越来越愉快,成长得也越来越好。
 
  一件手工作品,描绘的是她心目中的学校和班级——一个美丽的家!一笔一画皆流露出毛毛与老师、同学之间家人般的亲密无间。她把老师当成妈妈,把我这个校长叫爷爷,这里成了她最值得信赖的“家”。
 
  塑料袋里还有她给班主任李老师的一封信,用简单的话,讲述了她哭闹的过去,爷爷奶奶曾经送她去特殊教育学校的经历。在背面,是她用红色笔写下的几个大字“我爱李老师”,“爱”字写在“心”里。两个心形化成的感叹号,让人心生暖意。
 
  虽然毛毛见了我还很害羞,总是赶紧躲开,但我知道,爱的种子已经在她心里发芽。她的阳光起来了,幸福起来了。我们还原了一个感情细腻、心灵手巧的孩子应有的幸福人生,还有比这更好的教学成绩吗?

责任编辑:王艺锜

浏览次数: 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