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新闻网

让每个孩子都公平享受优质义务教育 ——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侧记

[?? 鹤壁日报社 ??] 作者:
2017-09-29 10:59:43 |
    “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民生。”9月6日,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蔡太生在谈及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时说,“要抓好基础,要做好民生,就要最大限度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大限度地推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接受更为优质的义务教育。”
 
  近年来,我市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放在重中之重来抓,完善投入机制,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质量,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每一个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截至目前,全市5个县区中有4个(鹤山区、淇滨区、淇县、山城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验收。浚县前不久也通过了省政府验收,11月份将迎接国家达标验收。
 
  让每所学校都靓起来
 
  在鹤山区竹林学校,张付成老师向记者谈起近年来学校的变化时体会很深:“以前学校的宿舍是一排瓦房,食堂是一排平房,教学楼也很破旧,一刮风校园里尘土飞扬,一下雨满是泥泞。现在好了,新建了宿舍楼、教学楼、餐厅,原来的两栋教学楼也进行了维修改造,美化了校园,学校漂亮多了!”在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发展中,鹤山区累计投入资金5000余万元,相继为鹤山高中、中山小学、鹤山小学、鹤壁集镇中心小学、姬家山乡竹林学校等建成一批新校舍,使全区学校全部达到了省定义务教育办学标准,并于2013年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达标验收。
 
  均衡发展,政策先行,投入开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制订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保障措施,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提出将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考核结果列入县区年度目标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与领导干部的提拔、调整、任用、奖励和责任追究挂钩,在确保市级财政投入“三个增长”的基础上,督促各县区加大投入力度。
 
  近年来,淇县累计投资3.3亿元用于薄弱学校改造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夯实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基。
 
  山城区先后投资1亿余元,新建、改造农村中小学及城区薄弱学校校舍3.2万平方米,购置了图书和电教实验、艺术教育器材,建设了多媒体教室等,让全区中小学办学条件和质量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
 
  淇滨区把市区优质教育资源扩容和农村中小学办学提升统筹来抓,先后投入2.6亿多元,新建了湘江中学、福源小学、福源中学、鹿鸣中学、牟山小学、嵩山小学、明达小学、漓江小学等10所城区学校,对30所农村中小学校舍进行了改造,并新建校舍1.8万平方米,实现了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同步发展。
 
  让强弱携手共同发展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如何有效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是每个基层教育部门必须解答的命题。为解答好这一命题,我市推行强校托管、学区制、教育联盟等试点运作。“近些年,我们引导各县区在区域内或跨区域进行‘老校+新校’‘强校+弱校’等教育联盟试点运作,增强了强校与弱校的互动,缩小了校际差距。”采访中,市教育局主抓基础教育的副局长张彦成介绍。
 
  为推进教育资源共享区域性改革实验,山城区推行教学教研学区建设,把全区42所中小学划分为5个学区,由一所优质学校牵头,带动3到5所城区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结成联对互动学校。各学区通过名师指导、开设讲坛、送教下乡、互派学习、集体备课、联合教研等形式,开展各具特色的学区建设活动。仅去年一年,各学区就召开联席会50余次,集体备课200多节,名师送教下乡180多节课,教师帮扶结对90人,交流听课380多节。
 
  “资源共享,弥补了我们的劣势,名师授课和联合教研让农村青年教师获得了成长的机会。”山城区马村小学校长刘树光说,“学区制推行以来,我们的办学水平提升了,学生出现了‘回流’现象。”
 
  鹤山区积极建立城乡学校联动发展平台,构建城乡、校际共同发展机制,启动实施了城乡学校联盟计划”,该区实验中学与市外国语中学、中山中学与姬家山乡竹林学校、双语小学与鹤壁集镇杨邑中心小学、实验小学与淇滨区嵩山小学等学校结成联盟,相互之间教师互派交流,教学、管理资源共享,携手共同发展。
 
  崔娟是鹤壁集镇杨邑中心小学的老师,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她就到双语小学进行教师定岗交流。她深有感触地说:“双语小学的教研活动开展得很好,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跟老师们一起研究如何讲解重点、消除难点,使我获得了新的教学认知。”
 
  让教育质量提升上来
 
  “在展评中,我感到教师的课堂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学方式多样了,课堂活了起来,学生动了起来。”在8月27日市教学技能大赛展评中,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研员关金宝感慨地说。展评中,参评教师杨建涛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让课堂处于“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状态,使每名学生都参与进来,进行有效学习。这样的课堂变化主要得益于近年来我市强力推进的课堂教学改革。
 
  “教育要均衡发展,必须提高教学质量,让每名学生在享受优质教育的状态下运行。教学质量提升,关键在课堂,重点在教学改革。”蔡太生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我市把提升教育质量作为一条生命线来抓,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全市在大量调研、聘请专家学者深入论证的基础上,以推进“生命课堂”改革与实践为引领,掀起了课堂改革的新浪潮。各学校坚持“问题科研化,科研问题化”的思路,大力实施科研兴教”战略,狠抓教学常规,强化常规教研,大力开展课题研究,仅近两年全市就立项市级教改课题400余项、省级课题100余项。
 
  在推进教学改革中,我市充分发挥各级教研人员的示范作用,引领教师探索新教法、新学法。“我们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学校调查研究,切实做好过程性调研、指导和服务工作。”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主任秦太林介绍,仅今年上半年,他们就组织市教研员深入学校听课调研百余次。通过大量的调研听课,教研员不仅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也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下一步推动全市课堂改革提供了决策依据。
 
  通过全市性的课堂改革,我市孵化出了“四字六步”“三个设计”等一大批以“生命课堂”为理念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有力促进了区域性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让每个孩子“上好学”成为现实。
 
  让教育信息化得到普及
 
  “以前,镇上多数学校只有一间多媒体教室,想用多媒体上课需要排队。”浚县善堂镇中心校校长韩国庆欣喜地述说这两年的变化,“现在,上网速度快了,每班都有了‘班班通’,每节课都能用多媒体,既形象又生动。”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我市把“均衡化”的目标提高到“现代化”的新标准上来,全力实施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化两大战略。近年来,全市累计投资8000余万元大力实施“班班通”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建设等多个信息化基础工程,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全市中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达到100%,“优质资源班班通”覆盖率达到90.2%,1.48万名教师、23.7万名学生开通了网络学习空间。
 
  “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是让教师能用、会用、善用,只有这样,设备才能发挥最大效益,才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谈及教育信息化工作时,蔡太生告诉记者。为此,我市以打造一支“数字化教师队伍”为目标,加大教师应用能力的培训力度,真正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据统计,5年来,全市共举办各种形式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458期,培训教师达1.6万人次,其中农村教师达9000余人次。
 
  采访中,记者在淇县高村中心小学见到了花玉君老师,他通过培训学会了如何选择网络素材,如何运用网络教学资源为孩子们上课。他说:“网络素材的应用丰富了课堂、活跃了课堂,孩子们越来越喜欢上我的课了。”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市中小学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学习环境和学习模式正在进行深刻变革,全市义务教育得到了优质均衡发展。
 
  不能让一个孩子落下
 
  “新学期,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收集、整理贫困生的资料,为他们建档立卡免除相关费用,并进行资金救助,以确保他们愉快、顺利完成学业。”记者在随市教育局开学检查组在市外国语中学检查时,石来根校长告诉记者。
 
  均衡义务教育发展,确保教育公平,不仅仅是为每个孩子提供优质的受教育机会,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这个机会。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市教育局十分重视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建立和完善贫困学生救助机制和体系,大力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工程。
 
  据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冯华山介绍,去年至今,他们就印发教育资助政策宣传册40万份,并在市教育电视台、市教育局网站等媒体设立宣传专栏加大宣传力度,以确保教育资助政策家喻户晓,让每名贫困学生都能得到资助。今年上半年,他们已发放教育资助资金1071.68万元,救助贫困学生2万余名。下半年,他们拟发放教育资助资金2008万元,拟救助贫困学生3万余名。
 
  浚县王庄镇初级中学学生张智尧感激地说:“学校不仅给我们住宿生免费提供床上用品,还给我们发放生活补助,现在生活无忧,我能更安心学习了。”
 

责任编辑:李淑耀

浏览次数: 次

相关阅读: